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4、带管(1 / 2)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感叹于胡长安的智慧的。</p>

溧水县县令王涛就有不同意见:“诸位,这里甲制结合徭役,的确能做到公平,但是这样一来,乡里的那些老弱病残又该怎么办呢?”</p>

“他们是真的不能服徭役,但是造户籍的时候又不能不把他们编进去啊!”</p>

的确,理想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骨感的。</p>

不可能每家每户,都有身强力壮的劳动力,都能正好凑成一家三口。</p>

总有些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沦落为社会的底层。</p>

他们或许是在一次意外中痛失双腿,落下了终身残疾;或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老无所依;或是因为各种原因未曾娶妻生子,到老孤苦伶仃。</p>

总而言之,就是因为各种原因丧失了劳动力,没办法服徭役,只能随便种几亩薄地,勉强维持基本生活。</p>

这些人的确是不能不管,但是怎么管,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p>

众臣议论纷纷,商量着对策。</p>

江宁县县令冯青思索片刻,率先发言道:“要不就让这些人直接在里长那里登记一下?登记了以后,里长名下管辖的人家还能帮忙照应一下这些老弱病残,岂不是一举两得?”</p>

众人听罢,觉得这方案也挺不错的。</p>

朱元璋登基后以儒家思想治天下,对伦理孝道自然也是极为看重。</p>

早在洪武五年,朱元璋就开始在各个州县兴建养济院,专门收养孤寡老人和残疾人。</p>

说实话,这养济院里待遇还是不错的。</p>

不仅每个月会按时发放一定量的米和柴火,在夏天和冬天还会发放少量布匹,可以说是考虑的非常周全。</p>

但是,官府的救济终究也只是杯水车薪。</p>

虽然各个州县的养济院规模都不小,但是对比起社会上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还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