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明润小说>游戏竞技>旁支嫡女> 第53章 第五十三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章 第五十三章(1 / 2)

();

();“天儿越发热了, 我家里还有俩个混世魔王,这就回去了。您也要多保重身子,平日若是没事, 也来我们府上, 大家一伴说说话也是好的。蜜娘总说想您,我近来也学着做菜, 您不嫌弃就来我们家里玩。”定二奶奶拉着李夫人的手,都不知道怎么安慰好了。

一天天的真的是糟心, 儿大不由娘啊。

定二奶奶自己也有俩个儿子,若有一个跟李冠这样的, 她都受不住。

李夫人笑道:“好, 今天还多谢你们过来看我。”

随即,蜜娘随着定二奶奶出去,正欲上马车时,忽然见到方惟彦跑过来了,他这个人原本一向风度翩翩,郎艳独绝之人, 居然满头大汗。

“本来打算在这里行卷后, 就去你们府上送琵琶给你,但是知道你在这里,就在这儿等着了。”

蜜娘看了他小厮拿着的一把琵琶,又看着满头大汗的他, 内心一股暖流滑过, 她拿出帕子递给他:“这么毒的太阳, 你怎么就不知道去马车上避一避。”

方惟彦笑道:“我怕没看到你,再者我今日还要赶去龙岩寺,就在此处等也是好的。”

“傻子。”

这话说的很是温柔, 方惟彦都愣住了。

她见他不擦汗,又抬了抬下巴,示意道:“这样热的天,你这豆大的汗珠,仔细迷了眼睛。”

方惟彦接过她的帕子,不忍用它擦汗,只是道:“好,既然送到你手上了,我也放了心,此去龙岩寺一别数日,你要好好保重。”

蜜娘没想到他是去龙岩寺读书,又看他只拿着帕子不搽,最终还是忍不住从他手里夺回帕子,替他细细的把汗都揩去。

定二奶奶咳嗽了一声,她虽然站在不远处,不欲打扰,但女儿的动作出格了,不符合闺中女儿的矜持,虽说定了亲,但毕竟没过门。

蜜娘听到她娘咳嗽,连忙放下手,有些讪讪的回头对她娘一笑,又对方惟彦道:“我先祝提前祝你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但是也要留心自己的身子,龙岩寺冬日十分苦寒,非一般人能够受的住的。”

不知怎地,方惟彦听了这些话,觉得方才站在那里等她,又闷又热就跟随风飘散一样,仿佛清风拂过。

他“嗯”了一声,不再言语,因为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蜜娘笑:“不要‘嗯’,要真的记到心里去。我要走了……”

看着她的背影,方惟彦欲言又止,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却见她亲自抱着琵琶,走了几步,又转头对他一笑:“快去吧,一路顺风。”

方惟彦方重重点头:“好。”

一直等阮家的马车走了,常寿才催方惟彦:“四爷,快些走吧,再不走怕是天黑都到不了了。”

“知道了。”方惟彦这才上马车。

蜜娘到家后,就迫不及待的试了试这柄新琵琶,她弹了一曲西江月,下人们都听的如痴如醉,白芷笑道:“小姐,奴婢听了这曲子,总觉得莫名的令人觉得欢喜。”

“这就是乐曲的精髓之所在了,能让人心旷神怡。”

春桃偷偷捂嘴笑道:“那就是说小姐现在心情很好咯。”

夏莲也飞眼过来:“那还用说,咱们姑爷这么好,为了送一把琵琶,人都快烤焦了,这样的良人可是打着灯笼都难寻的。”

“你们几个小丫头真是贫嘴贫舌的。”蜜娘冷哼一声。

“害羞咯,咱们快些给小姐上点心来。”

几个小丫头嘻嘻哈哈的躲出去。

她们都是日后跟着蜜娘要陪嫁出去的,蜜娘待她们一贯都不错,同时也是真心关心她们,不会总自矜小姐身份。

但要她们做到绝对忠心,蜜娘也不指望。

天下之人谁无私心,连她爹,如果让他老人家在她和弟弟中间选,肯定是选弟弟。故而,用一切严苛手段,什么恩威并施,什么打板子这些手段来威赫他们都是不可取的。

这天下良禽择木而栖,你若好了,愿意为你做事,供你差使的人,不胜烦几,你若不好了,你平日为人就是再好,对人就是再不错,也会被人抛弃。

当然,也不能毫无手段,否则人人都觉得你可欺。

蜜娘一般会提醒几次,若是一直做不好或者偷摸拐拿触及底线,那就悄默声的卖出去,也不会惊动别人,但知道的人,必定会非常警醒。

国公府很快又办了一场婚事,阮四姑娘就要嫁给贺廷兰了,这次蜜娘就没去了,她近来迷上那种毛茸茸的绣法,正做的起劲呢,尤其是她在绣一幅白狐狸在红梅树下玩耍的场景,根本哪儿也不想去。

定二奶奶也随她去了,三日回门定二奶奶有些不舒坦,想让阮嘉定去,阮嘉定却不去。

她倒是奇了:“你怎么不去了?”

阮嘉定觑了蜜娘一眼,蜜娘知机离开,方才听阮嘉定道:“这位贺世子之前向我提过亲,我没有同意,我再过去,这不是很尴尬吗?”

定二奶奶没料到还有这一遭,她皱眉:“你怎么之前没跟我说过。”

“后来不是和东安侯府定了亲吗?我知道这南平伯府和东安侯府是姻亲,我说出来做什么,这样不是两下尴尬吗?”阮嘉定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

他儿子还小,女婿半子也。

方惟彦的才学实在是很好,人品更是贵重,二话不说花几千两,只为救一个未婚妻,还不是身份高贵之人,足以看出他的人品非常好。

这个时候阮嘉定就更不能对妻女说这些,反正贺廷兰最后也定了国公府的四丫头,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不提起反而更好。

定二奶奶方才知晓有这个渊源,倒也明白了:“既如此,你不去就推脱有事就成,只这事儿别让蜜娘知道。她对女婿很是上心,若是因为这件事膈应也不好了,还不如当成什么都不知道,这样和南平伯府也好相处。”

到底南平伯府是东安侯府姻亲,南平伯夫人是东安侯的亲妹妹,两家总有往来,本来现在各自嫁娶两不相干。若是多嘴说了,反而带出点痕迹来,就不好了。

夫妻二人故而都瞒着蜜娘,蜜娘也不知道贺廷兰的心思。

十一哥每日学到深更半夜,周氏还要端饭送茶,跟着发愁,让蜜娘看的也是胆战心惊,这科举说的是累考生,殊不知身边的人也跟着累。

周氏还悄悄同蜜娘道:“你哥哥其实学的很躁,一直说他读不进去,还不如跟着定二叔身边做事,日后等定二叔往上升,他也水涨船高,日后去国子监读书再等候补也不是不成。”

这话蜜娘也听阮嘉定提起过,阮十一今年虽然才二十几岁,但是志不在科举,难得沉下心来,做学问的人一定要沉得下心来,就如方惟彦这样能去寺里忍受清苦,静下心来读书。

但当着周氏的面,蜜娘劝道:“不管成不成的,既然已经有了顺天府籍,就在京里考,万一中了呢。俗话说有时候三分看人,七分看命。”

“妹妹安慰的是。”周氏看着丈夫这样,也实在是觉得受苦。

但科举也实在是太难了。

她羡慕的看着蜜娘:“我听说方家姑爷学问极好,就是你十一哥看了也是赞不绝口,妹妹兴许明年嫁过去就不必似我这样跟干锅烧油似的熬着了。我现下既是日日为你十一哥担心,又想着在老家的你那小侄儿,就盼着哪一天尘埃落定,我这心才落到实处。”

蜜娘情知读书这种事情也是无人能帮忙的,这都要靠各人的悟性和刻苦程度罢了。

前世方惟彦能进翰林院,就是二甲出身,甚至非常年轻,这是别人一辈子可望而不可求的,也是蜜娘同意的原因。

科举实在是太难了,能出头者寥寥无几,饶是阮嘉定都三十岁了才中进士。

另外一边李夫人为了让儿子专心在科举上,便同李冠讲起了条件:“关丫头在我这里,我只把她当女儿养着,绝不会亏待她。等你考完,我再让她开脸,你媳妇儿是个贤惠的,只是这女人哪个没有醋意,到时候内宅不宁,岂非是好事。你若天天在后宅断案,又如何能做好学问呢?”

李冠一听母亲松口,立马就高兴起来,他倒是有自知之明,知晓吴氏虽然大度,但女人嘛,有几个是真佛。

“儿子多谢母亲成全。”

李夫人把脸一板:“那你近来可不能和她从往过甚,否则,别人怎么看她呢!”

李冠又笑道:“儿子省得。”

就像李夫人知道关蕙卿进门之后,后院绝对不会平静,但若是由她来处理关蕙卿,儿子恨的绝对是她,既这样还不如交给吴氏,吴氏若是个贤惠的,妻妾相安,若吴氏并不贤惠,她也自然有手段,她这个做婆婆的稳坐钓鱼台就成,何必亲自下场呢。

所以说定二奶奶的话还是有道理,反正儿孙自有儿孙福,既然是吴氏接进来的,就让她处理就好了。

至于吴氏处理的不好,她再敲打一二。

当然,吴氏也颇知道分寸,她很清楚妻妾相争只是内宅之事,但是万一影响到李冠的前程,那她就是自寻死路了。

她的知情识趣,这令李夫人更加满意了。

着急的唯独只有关蕙卿一个人,但是有李夫人派孙姨娘看着,孙姨娘是个机灵人,拿大饼哄着她,让关蕙卿终于沉寂下来,以待来日。

李冠也悄悄同关蕙卿见了一面,他承诺:“夫人答应我了,等我明年中了进士,就好好替我们操办。”

“这是真的吗?”关蕙卿喜道。

李冠点头:“这是真的,你和我情分不同,我必定不会苛待你。至于你的外甥女,将来替她寻一门亲事,你就放心吧。”

关蕙卿甚至喜极而泣:“好,那冠郎你要好好的考,这样才有咱们的将来。”

虽说关蕙卿并非聪明人,但是她和李冠相处的时日实在是太长了,她们认识的时间甚至是吴氏的好几倍,再者二人有了肌肤之亲,已经最火热之时被分开,愈发想念对方。

李冠拥她入怀:“你知道的,我一向只想娶你,只是吴氏一向没有大错,也是贤惠端方之人,你放心。”

即便关蕙卿对吴氏没什么感觉,但现在她也察觉到有些东西悄悄变了,以前李冠会顾忌她,现在可以在她的面前说吴氏的好话。

人的变化也许就在一瞬间,她经历过绝望,她认为改变命运的唯一办法就是牢牢抓住李冠,大概在别的方面她缺一根弦,但是在李冠身上用的功夫,她比别人深。

在她不在李冠身边的那几年,李冠已经和另一个女人生儿育女,肌肤相亲同床共枕,而且那个人比她身份更高,家世更强,甚至处事还颇得李冠看重。

关蕙卿瞬间柔顺一笑:“我自然是相信你的,冠郎,你放心,我会一直在此等着你的,不管多久我都等着。”

……

京都的冬日来的很快,从夏天似乎都不经过冬天,雪便若飞絮般下下来了,方惟彦正在龙岩寺奋笔疾书,似乎如修道之人偶得天机,故而天地万物都不在话下。

常寿和福全提着食盒进来,也不敢打搅,生怕这样一打搅,就把他的思路打断了。

他们等了好一会儿,方惟彦才停笔,见小厮们立在此处,笑道:“摆饭吧。”

常寿连忙机灵的过来摆饭,几碟小菜已经是温温的,方惟彦却毫无所觉,闷头吃了一碗饭才道:“今日我去向住持大师告辞,明日就回家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