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明润小说>历史军事>诡三国> 第3240章 吏散鸟雀来空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40章 吏散鸟雀来空庭(2 / 2)

;;;;不过,曹操并没有对于裴俊所言进行点评,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之后,便是问道,『奉先对骠骑田政之道,可是有所得?还请赐教。』

;;;;裴俊也没想过仅是一段囫囵话,就能让曹操真的放过河东士族乡绅,更重要的是展示一个态度,

;;;;裴俊自己的态度。

;;;;曹操的态度。

;;;;至于其他,有的东西不用说得太明晰。

;;;;毕竟裴俊也不想要成为许攸第二。

;;;;曹操提出问题之后,裴俊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骠骑之所制,类于前秦,而非秦法,源于汉律,然非汉规……』

;;;;曹操点了点头,『愿闻其详。』

;;;;裴俊缓缓的说道,『丞相,汉初之制,乃循秦也……』

;;;;这一点,基本上来说没有什么异议。

;;;;刘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大家,也不是什么饱学大儒,所以对于国家制度来说,刘邦更多的只能凭着本能,听从一些儒生的建议,然后进行筛选。所以在大体上,汉初是对秦制『循而未改』的,且执行甚严。

;;;;之所以明明制度是一样的,但是前秦就是残暴,汉代就是生养,除了政治正确的抹黑之外,还因为在刘盈吕雉时期,『外徭』也就是要求编户民到本县甚至本郡之外服役的数量和规模,要比秦朝好很多,此外『大兴作』也就是大规模建设,确实也要比秦朝少很多。

;;;;没办法,最底层的百姓,就是这么好糊弄,只要稍微好上一点点,就已经是感恩戴德了,使得在其上的统治者自我感觉也是良好,爽到飞起。

;;;;其实,大汉和秦朝,都是一样不把基层百姓当人看的。

;;;;只不过是汉初确实没秦末的那么能折腾罢了。

;;;;汉朝真正称得上『轻徭薄赋』,要等到刘恒即位后的一系列税役改革了。当然,相对于三四百年的大汉王朝来说,刘恒确实也可以算『汉初』。只不过这个『轻徭薄赋』,得益最大的并不是普通百姓,依旧是大汉特色的地主庄园阶级。

;;;;『骠骑制度,以军功先。』裴俊缓缓说道,『在下之意,非军功不为重也。军事,乃国之重器,士之荣也。昔之帝王,以德配天,而不忘兵甲之事,故能安邦定国,威震四海。夫军功非徒斩将搴旗之谓也,实亦谋定而后动,智勇双全之出也,故而……』

;;;;裴俊看了一眼曹操,低头而道,『故骠骑之军功甚重,乃取士纳众之所用也。有力者取其力,擅智者取其智是也。类于此,并有科举之法,工农之学,皆是如此。』

;;;;曹操点头,『如是,取贤,确为理政之要。』

;;;;谁都清楚,人才是治国理政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道理谁都懂,可是做法和结果却有些不一样。

;;;;至少在曹操和斐潜两个人之间,就像是裴俊方才话语当中所隐藏的一样,是完全不同的两方。

;;;;表面上看起来是关中和山东地域上的争斗,是斐潜和曹操两个人的战事,但是实际上是不同政治理念的碰撞。

;;;;理解了这一切,就能明白所谓汉代秦,是一个典型的『从军国经济体转向庄园经济体』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填充其基石的,永远都是最底层的百姓。

;;;;秦朝是一个典型的扩张型军国,一切都是为了战争所服务。

;;;;这是因为春秋战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国家气质,一个以耕战为主,胸怀天下的国家气度,如果不是在秦朝那个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年代,秦朝的疆土绝不仅仅只有中原这么一点,甚至有可能扩展到东亚东南亚中亚等地区。

;;;;秦朝基本上就是建立在战争上,一切的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打仗,打仗就有人得到军功,国家再把通过对外掠夺获得的土地分给他们,为整个秦朝的社会注入了流动性。

;;;;所以秦朝整个国家的经济都建立在对外掠夺上,从外面掠夺来的钱和奴隶是国家经济支柱,一旦扩张减缓,奴隶不够用,整个经济体系就都崩盘了。

;;;;裴俊的意思,就是斐潜的政治体制,和秦朝有些类似。

;;;;这也确实是裴俊最后投向了曹操的一个很重要的砝码。

;;;;他无法类似于其他人一样获取军功。

;;;;他只懂得读书,要让他上阵杀敌,他真没有那个勇气,而想要出谋划策,他又没有那个智力。可偏偏在斐潜这里,如果不能获得足够的军功,那么即便是有再多的财富,在三代之后就会消耗光的,甚至连三代都保不住。

;;;;其实在曹操麾下的中领军中护军架构,其实也是相同的军功体系。只不过曹操做得并没有像是斐潜那么彻底,并且曹操的军功体系太多自己人了。

;;;;只不过现在,斐潜手下的军功阶级比曹操之下更为广泛一些,这就使得斐潜当前的隐患会更多,而未来的隐患会比曹操少。

;;;;在整个军功为主的政治体系当中,每一次战争胜利都会诞生出一大批的利益阶层,也就是所谓的军功地主。这些军功地主会对大汉三四百年间形成的庄园地主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在这样的冲击面前,山东原本以经文谶纬构建出来的护城河,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用。

;;;;裴俊的意思很明确,曹操并不需要彻底击败斐潜,只需要打断斐潜不断胜利的这个趋势就可以了……

;;;;曹操沉默了片刻,便是微微笑着说道:『奉先可知鄯善国之事?』

;;;;裴俊愣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知之。不过,西域之地,绝非良所。金银之物,亦为一时之所获,岂是年年岁岁皆可得之?故而,战不得久也……』

;;;;裴俊不看好斐潜,就是因为这个。

;;;;裴俊觉得斐潜现在已经是无路可走了,被迫向西域开战,虽然打下了鄯善国,可是等于是饮鸩一般,并不可能持久。而战争的脚步一旦停下来,军功地主有强烈的发动战争需求,你不让他们去打仗,他们就要造你的反。斐潜要么就要如同汉初刘邦一样,镇压诸侯,要么就是在反叛当中被诛杀。

;;;;裴俊觉得,吕奉先就是最好的证明……

;;;;即便是官方宣称说,斐潜没杀吕布,但是裴俊不信。

;;;;一旦战争频次下来了,相当部分军功地主们就直接面对自己的土地可能继承不下去的状况,他们不会开心的,即便是斐潜再度变法,说以后的土地继承不需要军功了,也同样不行。且不说军功地主内部之中,先前有多少为了继承爵位,而使得自家孩子战死沙场的会闹将起来,就算是对那些其余的普通民众来说,如果没有新的土地,原本的那么点地又都被以前的军功地主们分了,那么岂不是没有了希望?自己以后就永远不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了?

;;;;这些因素就决定,斐潜不能停下战争的脚步,必须持续打仗,不停掠夺新土地,分封新地主。

;;;;然后就有了北击大漠,南进交趾,西伐西域。

;;;;没办法,都知道那些烂地没意思,但不打不行……

;;;;不得不说,裴俊的逻辑链条还是有点道理。

;;;;可是曹操只是微微点头,并没有因此就表现的欣喜的模样。

;;;;曹操清楚山东政治集团的庄园地主确实和斐潜那边的体系不同,并没有像是斐潜手下那么强的攻击欲望。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根本就没有对外征伐的想法,甚至想要直接割了西凉等边疆来,一割永安。

;;;;所以如果曹操也按照裴俊所言的一样,采用所谓的『休养生息』的策略,也就是和这些庄园地主势力拉扯,乖的地主妥协,狠的地主消灭,消灭之后再填上自己人,努力强干弱枝,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策略,但是实际上曹操心中清楚,他已经没有时间了。

;;;;东汉当下,山东的庄园地主阶级已经朝着豪强割据进化,并且过程不可逆。

;;;;这种豪强为核心的庄园经济已经在山东之地形成,各个豪族的坞堡庄园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内部经济可以自我循环,每一个豪族都有自己的家兵,只要曹操一放松,地方就一定会逐渐形成大小豪强实际割据的局面,休养政策到了最后,就是各路诸侯各个郡县自立为王,曹操就只能待在他的一亩三分地里面……

;;;;就像是当年的周王。

;;;;曹操看着裴俊,目光之中微冷。

;;;;如果说在斐潜的火药没出现之前,曹操还有些等下去,拖下去的希望和耐心,可是在发现斐潜的火药利用越来越多,工匠技术越来越好,经济越来越强的时候,曹操就明白他已经走到了绝路了。

;;;;再等下去,就是死路。

;;;;虽说山东那些士族乡绅,地主豪强未必会死,但是他曹操,绝对没有什么好下场……

;;;;曹操脸上笑着,似乎还微微点头,但是实际上对于裴俊的评价,已经是一降再降,『奉先所言不错……不错……呵呵,可还有什么良策赐教?』

;;;;『……』裴俊沉默了几息,咬牙而道,『在下……在下不才,可助丞相巧获安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