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明润小说>历史军事>从长平之战开始> 第654章各自准备的春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4章各自准备的春夏(2 / 2)

;;;;经年的血液浇灌,更是让这片区域有着比一般土地更肥沃的土壤。

;;;;而这片区域的出现,也瞬间缓解了周地移民无地可耕的问题。原本荒芜的土地,在一双双大手的伺弄下,几乎肉眼可见地,变得生机勃勃了起来。

;;;;至于被并入了赵国的大片草原和牧民们,赵国也没有强制他们改牧为农,强壮的汉子和女人,依旧可以在草原上放牧,而他们的老人和孩子,则可以继续在九原城或是即将新建的城池中,获得庇护。

;;;;这当然是质子的一种。

;;;;但在城池还没有完全铺开的现在,赵括也只能用这样的办法将胡人的心稍作控制。

;;;;当然了,这样的束缚在胡人的眼中,却根本不是个事儿。

;;;;没有了头人的约束、单于的剥削,只要少量的税赋,就能自由的放牧,孩子和老人还能得到照顾,不需要担心草原上野兽的攻击,这在诸多的牧民们看来,简直跟天国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只是,赵括也很清楚,这份感激也不过是暂时的。

;;;;人心嘛,总是不会满足的。

;;;;等胡人们过上了几年饱餐的日子,很快,他们就会抱怨为什么一家人不能够在一起。尤其,为什么赵人一家子就可以在一起?

;;;;即便那时候,赵国的城池已经遍布在了草原之上,不用几天,他们就能跟城里的家人团聚,他们依旧还是不会满意。

;;;;这已经不仅仅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那么简单了。

;;;;跟他说农耕与畜牧的区别,他会说他听不懂;要他也一起从事耕种,他更会恼羞成怒;

;;;;他既想要空中雄鹰的自由,却又想要家雀的安逸。

;;;;即便是一碗水端得再平也未必有用。

;;;;已经忘记了曾经的痛苦的他们,只会记得,他们的国家被赵国灭了。或许只有一场浩劫降临,才能让剩下的人承认自己是赵国人。

;;;;反复的磋磨几次之后,随着血脉的交融,这片草原,以及这片草原上的人们,才会真正融入到赵国的怀抱。

;;;;嗯,这些当然都是后话了。

;;;;至少现在,草原上的牧民们也像所有的赵人一

;;;;样为了赵国、也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奔波放牧着。

;;;;于是,炎炎的夏日如期而至。

;;;;整个战国大地却是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宁静之中,恰如暴风雨来临前的最后的安宁。

;;;;而随着时间不断的推移,越是临近秋日,整个战国却越是呈现出了异常奇怪的南北分界的情形。

;;;;以周王畿曾经繁华的都城洛城为界,北面的赵国、燕国和齐国,依旧安静如初,除了来往的行商之外,几乎很难看到大队的人马在驿道上行驶的身影。

;;;;而反观南面的秦、楚、韩国甚至是魏国,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兵力调动的情况。

;;;;其中,尤以秦、楚两国之间兵力的调动最为频繁。尤其在那富庶的蜀中,数以十万计的兵员,正在缓缓地聚集中。

;;;;当然,这些都是在上帝视角才能看到的境况。

;;;;即便是秦国已经在蜀中悄然聚集大量的兵力,也因为山川的阻隔,并未能让任何国家获知。

;;;;不过,因为赵国的提醒,楚国显然也加强了对秦国的警惕。更多的兵力配备着赵国运到的武器,被派上了边境之上。

;;;;如此大规模的兵力集结,当然对秋收有着不小的影响。但这点影响对于财大气粗的秦国而言,根本算不了什么。

;;;;更何况,蜀地本就比赵国的北地要早熟十数日,不出意外的话,秦国从蜀中出兵,虽然要克服一定的地理条件,但却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

;;;;也就在秦国悄悄地在蜀中调集兵力的6月里,廉颇和田单也终于完成了他们耗时数月的敌情侦查,随之而来的,便是两份详尽的作战计划被秘密地送到了邯郸赵括的案头。

;;;;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就绪,剩下的就是调兵出战而已了。

;;;;不过,就是这最后一步,若是没有处理好,或许会将赵括之前所做的一切准备都毁于一旦。

;;;;很简单的道理,若是出兵太早,秦军尚未完成集结,发现赵国意图在北燕的秦国,极有可能放弃既有计划,转而强攻赵国,或是入侵周地,如此一来,即便是赵国迫于压力势必要回师救援。

;;;;而若是出兵太晚,被秦国抢了先机,则有可能一步落后而步步落后,虽然赵括和他的将领们已经为攻燕做了充足的准备,但灭国之战终究要比侵土之战难上太多了。

;;;;毕竟占领一些土地,敌国或许会愤怒,或许也会反抗,但绝不会以死相拼;可若是要灭国,即便是再昏庸的君王,也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一切,殊死顽抗。

;;;;刚刚被秦国灭掉的周朝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行百里者半九十,说的便是如此。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