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明润小说>历史军事>从长平之战开始> 第575章暗渡百姓至赵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5章暗渡百姓至赵国(2 / 2)

;;;;早说啊!那个谁,去长子县的马车再留一辆!这家人有点儿多,给安排个大点的马车!

;;;;什么钱?放心吧!这点钱,大王给你们出了!能安心、开心地待在赵国就好!

;;;;票拿好哈!去长子怎么也要三、五天路程,一路上可是要凭票领吃食的!别弄丢了,弄丢了我又要弄一遍,麻烦得很。

;;;;下一个!

;;;;没亲戚投奔?想来赵国讨碗饭吃!

;;;;嗯......你这让我很难办啊!赵国人都是自食其力,看不起讨饭的,也没讨饭的职业啊!看書菈

;;;;哈哈,逗你的!

;;;;我等的就是你!

;;;;这样吧!赵国北方中山郡正在开发,去那里如何?今年到明年秋天的粮食,官府会先借给你,然后到地方了,每名成丁分田三亩,一年免赋,一年后十赋一!怎么样?

;;;;家里孩子多,三亩田太少了?

;;;;明白!

;;;;那就只能再往北了,没错,代郡!

;;;;远是远了点,但好在每丁分田五亩!还是一年免赋,一年后十税一。可以吧?

;;;;还少!彼其娘之的,是不是在耍老子!你哪来那么多吃饭的口!一妻一妾?孩童六个?彼其娘之,老子都还没娶妻!

;;;;行吧!那就只能再往北去了!那边正是开发的时候,大片大片的地儿哦!

;;;;什么胡人草原?

;;;;那已经是我赵国的土地了!

;;;;我王隆恩,每丁最多可分田二十亩,只要你肯种,跟那边的官员说说,估计还能给你加点儿。最重要的税赋低啊!三年免赋,三年后才每十赋一。

;;;;三年,你那半大小子也该成丁了,再分个二十亩!就怕你种不过来啊!

;;;;怎样!是不是很心动

;;;;?老子都心动了!要不是想要在战场立个功取个城里的媳妇,咱都想去了!

;;;;还不行?彼其娘之的,老子的刀呢?

;;;;你满世界去打听打听,凡是逃难来的,除了咱赵国,哪国不是二话不说逮到一个便捆一个到矿场上,先水里火里炼个三年,不死也要你脱层皮。我王给这么好的条件,居然还挑三拣四的。

;;;;是你丫飘了还是老子拿不动刀了?

;;;;误会?最好你能自圆其说!

;;;;嗯,嗯......

;;;;了然!早说嘛,还当啥事儿呢!不用担心了,告示上不都写了嘛,百户一组,人满就出发,路上的安全啥的根本不用担心,有大军护送着呢!吃食什么的,更不用担心了,大军吃啥你们吃啥,我王都包了。还能屈了你了?

;;;;安心上路,啊呸,尔等放心跟着走就是!

;;;;什么?「多谢我王!」

;;;;这就对了!到地方好好种地报效我王!等瓜娃子长大了,记得来参军!这地儿要是让秦人给夺了去,可就没这好日子过了。

;;;;「谢我?」

;;;;那却不必了,去岁,吾也是逃荒来的,哈哈!如今,本将已经是军中什长了!

;;;;那啥,我王说了:「来了就是赵国人!」

;;;;「来了就是赵国人!」

;;;;这是逃难到上党郡的周王畿的百姓在这儿听到最多的话语!而这样的话语,也在周王畿的各个城池里流传了开来。

;;;;显然这一切都是赵王括手下的羽林卫和暗卫的杰作。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道理,赵括在九年义务教育里就明白。

;;;;战乱必然波及百姓,更何况是号称虎狼的秦军。

;;;;没有了粮食,想要活下去,逃难似乎是必然的,随着去往赵国上党郡的人越来越多,赵国的一些政策也不胫而走,毕竟有些百姓就是先一个人去探探路的,得知了赵国的情况后,当即就一路跑回了村里,带着本家本族的人就往赵国奔!

;;;;如此一传十十传百之下,短短的时间内,已经传遍了整个周王畿。

;;;;而等秦军反应过来,已经晚了。

;;;;根本就拦不住,你白天设卡,我就晚上走,你封了大路,我就走小路。

;;;;更何况因为联军到来太快的缘故,秦军只来得及将各城的要职换上老秦人,下面的胥吏却还是本地人。

;;;;这年头,胥吏也要生活的啊!

;;;;因此不少的关卡甚至出现了胥吏和百姓一起逃亡赵国的情况。

;;;;不过短短的半个多月,整个周王畿的百姓都已经十去六七。

;;;;而随着周王畿的百姓们在赵国的安排下成功分得田地,这样的消息很快传遍六国,顺便那句:「不管你是哪里人,来了就是赵国人!」的宣传口号也被广而告之,无数的来自各国,生活的水深火热的百姓黔首悄然离开故乡来到了赵国。

;;;;于是一场由粮食之战,却意外地让赵国启动了百姓引进计划。

;;;;好在的是,如今各国的目光已经被即将打响的洛城之战所牢牢吸引,参战的各国也感受到了压抑的气息,正全心全意地准备着最后的大战,根本管不上赵国的骚操作。

;;;;当然了,也就是赵国要的都是些黔首百姓,这些黔首在各国的上位者眼中,也不过是如同田中韭菜一般,割去一茬,新的一茬长得更茂盛,根本不会有多在意。

;;;;因此,即便是最终有人察觉到了异样,也终究没有对赵国的计划产生任何的影响。

;;;;殊不知,正是这微不足道的黔首百姓,让赵、秦两国的国力地位在悄然发生着转变......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