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明润小说>历史军事>1911再造中华> 第128章 后会有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8章 后会有期(1 / 1)

“这就是我想要的机枪。它采取气冷模式,在气候炎热的地区打两百发子弹就要更换枪管,在寒带地区则可以坚持三百五十发到四百发。它有两脚架和三脚架可供选择,使用一百发弹鼓加两脚架的话就是轻机枪,使用二百弹链加三脚架的话就是重机枪……空枪重十四到十四点五公斤,加双脚架的话重十六到十六点五公斤,加三脚架重十九点五公斤,理论射速为每分钟九百发……”李思明指着图纸,一一跟莱茵哈特讲解。

莱茵哈特一个劲的猛摇头:“不可能的,世界上不可能有这样的机枪!”

李思明翻了个白眼:“你是在怀疑德国在枪械制造方面的能力?”

莱茵哈特说:“我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德国在这方面的能力,但是你提出的指标已经完全脱离实际了,我不认为这样的机枪能够生产出来!”

李思明说:“既然不怀疑,为什么不放手一试?相信我,这种机枪并不难生产,用MG-08改造就行了!”

他画出来的其实是MG-08/18轻机枪。一战刚开打的时候各国都不怎么重视轻机枪,麦德森算得上是当时最成功的轻机枪了,德国买了几千挺,然后就没了,唱主角的始终是重机枪。MG-08没有辜负德军士兵的厚爱kanju88.com,在战场上大发神威,无情地收割着协约国士兵的性命,令协约国军队谈虎色变,但辉煌的战绩并不能掩盖它最大的缺点:

一挺总重六十几公斤的重机枪实在太重了!

当时的重机枪大多都是这份量,没什么稀奇的,但是太重的重机枪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必须得七八个人才伺候得来,快速移动基本不可能,跟随步兵进攻?别逗了,有本事你抬着几十公斤重的机枪跟着步兵一起冲锋吧!所以一战时期大多数时候,两军都是纯步枪手在挺着刺刀向敌军阵地冲过去,重机枪在后面掩护,跟随进攻?想也别想。这就导致脱离了重机枪火力掩护的士兵在面对敌军机枪压制的时候显得非常脆弱而无助,步枪跟重机枪对射,那根本就没有任何悬念。吃过亏之后各国都意识到轻机枪的重要性了,纷纷下大力气去给自家的机枪减肥。法国整出了绍沙和贝尔·梅尼西M1909,德国整出了MG-08/15,美国整出了刘易斯和BAR……各种神仙争奇斗艳,好不热闹。

安卓、IOS版本请访问官网https://www.biqugeapp.co下载最新版本。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不过,这些枪终究是仓促上马的,一堆毛病。法国的绍沙就不用说了,那半圆形的弹匣让每一名携带它的副射手连死的心都有了,至于它那高得出奇的故障率就真的让机枪手和副射手一起死了。M1909轻机枪……你确定你那十五发容量而且还难装得要死的供弹板是认真的?拜托,你是机枪啊,拿个十五发的供弹板干毛?有点追求好不好啊?相比之下,美国的刘易斯和BAR轻机枪就比较成功了,刘易斯那套着冷水套再加个跟齿轮十分相似的圆形供弹盘的模样确实丑到六亲不认,射速也是个渣,但那得看是跟谁比,有绍沙、M1909这帮战斗力连五都不到的渣渣做陪衬,怪模怪样、射速差强人意的刘易斯居然就是整条街最靓的仔了,英国、法军以及缴获它的德军都对此赞不绝口。至于BAR,这玩意儿其实是自动步枪,性能啥的先不说,光是那颜值,在那一堆妖魔鬼怪的衬托下简直突破天际了有木有?所以,说BAR是一战最好的轻机枪,估计不会有人反对的。

咦,说了大半天,怎么愣是没提德国的轻机枪?

哦,德军士兵看了看手中那重达二十公斤的MG-08/15“轻机枪”,激动地对着战场上空那惨白的太阳放声尖叫:“日啊……”

你管一挺重达二十公斤的机枪叫轻机枪?确定不是开玩笑?

好吧,跟六十几公斤重的MG-08相比,它确实是很轻了。

说白了,MG-08/15就是MG-08减重后的产物,重量虽然大大减轻了,但并没有什么卵用,它还是没有办法伴随步兵进攻。德国的军工专家没办法了,只好继续爆肝,在MG-08/15的基本上继续减减减,最后放弃了冷水套,顺应潮流采用气冷模式,终于成功地将MG-08/15从空枪重二十公斤肝到了十四点五公斤,总算有点轻机枪的样了。这就是名不见经传的MG-08/18,它是在1918年研制成功,是一战时期德国最成功的一款轻机枪了。

可惜,也是在这一年,德国战败了,MG-08/18压根就来不及上战场,德国便投降了。这款原本应该大放异彩的机枪就这样销声匿迹,除了后来芬兰订购了一百来挺多外,就再没翻起什么波澜。不过,它却成了德国机枪研究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后来的MG-13、MG-15、MG-30,都是由它改进而成的,持续十几年的魔改终于整出了一件可怕的杀戮利器:MG-34和MG-34的改进型MG-42,这是二战盟军步兵的噩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